exo之偷心保镖那里跑免费阅读创新为魂 广西持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最佳回答
“exo之偷心保镖那里跑免费阅读” exo之偷心保镖那里跑免费阅读创新为魂 广西持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从立足特色优势建强侨商交流基地到激发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活力,从凝聚网络达人“同心力量”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近年来,广西统战工作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在实践中不断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为助力“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用好“侨”资源
建侨商交流基地搭“玉侨子午线”平台 推动海外统战和侨务工作创新发展
“侨商交流基地成立后,为我们提供了与众多侨商侨胞交流合作的机会,大家分享各自在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交流国际国内市场信息,为公司寻求新的投资机会、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了便利。”意大利摩德纳华商会会长、广西河池市德鑫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留伟勇说。
留伟勇是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投资创业的侨商,在当地侨务部门帮助下,他在公司成立侨商交流基地,在交流互动中,他学习到很多创新的管理模式和产品研发思路。
“一些侨商注重绿色环保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并有成熟的技术,我们便加强合作,加大绿色混凝土产品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留伟勇说。
河池市宜州区侨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建设的侨商交流基地旨在打造侨商侨胞加强学习、扩大交流、招商引资的平台阵地,借助他们的力量,动员更多侨商回乡投资兴业。2021年以来,多批次来自意大利等地的侨商到宜州区考察,创办企业3家。在此过程中,当地实地走访侨资港资企业30家次,帮助解决问题8个。
图为玉林市“玉侨子午线”运营中心。玉林市委统战部供图
在广西第一大侨乡玉林市,当地积极搭建“玉侨子午线”平台,加强与广大玉侨的联系沟通。当地侨务部门介绍,“玉侨子午线”的“玉”指玉林市,“侨”泛指海内外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留学及归国人员,同时也涵盖侨居外地的玉商,“子午线”借指地球上任何地方之间的联系与对接。
“玉侨子午线”以侨务社区示范点、“侨之家”、“侨家小苑”、“侨胞之家”建设等为抓手,推动交流合作中心、玉侨联谊会、新生代侨胞联络站建设,开展各类线上线下主题活动,丰富联谊交友形式,为侨胞回乡创新创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玉侨子午线”平台推动下,缅甸广西总商会与玉林市玉商总会成功缔结友好商会,广西玉侨实业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玉林特色优质产品网络推广平台,让玉林名优新产品走出玉林,开拓全球市场。银企合作机制推出“侨商贷”投放超12亿元人民币,帮助50多家侨商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广西是全国重点侨乡,海外桂籍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人数众多。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海外统战和侨务工作创新发展,近年来,广西立足特色优势,创建22个海外统战工作和侨务工作实践基地,各基地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涉侨活动,凝聚侨心侨力,有效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
2023年11月7日,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林惠江对于“东兴汇路”对侨批的历史变迁和侨批文化的延续以及它如何成为“世界记忆”的一部分进行解读。图为林惠江讲解“东兴汇路”的由来。记者 翟李强 摄
在安置越南归侨的建制镇北海市侨港镇,当地建设“侨港文史馆”;在中越边城东兴市,当地完善“东兴汇路·侨批文化”项目建设;在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梧州粤剧保护与传承基地,当地打造华侨华人交流基地……
依托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华侨学校等院校,广西还建设中华文化海外交流中心、华裔留学生联谊中心、广西—东盟华文教育中心等项目,加强海外桂籍侨(社)团新生力量的培养。广西相关高校成立海外校友会22个。
如今,交流基地在服务侨胞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双赢方面成效显著,南宁侨务工作实践基地促成希腊侨商投资15亿元的南宁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成功落地,辐射带动160多家侨资企业入驻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广西—东盟华文教育联盟实现130多所海外华校和区内优质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让咨政工作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为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架桥铺路
“在广西统战部门的鼓励支持下,我们大力培养青年学者,帮助他们在思想认识上体会到参政建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以咨政之钥,开启学术之门,实现科研成果与咨政建议的双向孵化。”广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广西财经学院科研处处长蔡幸说。
近年来,蔡幸主动参与并鼓励身边的同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她的团队聚焦金融安全领域,撰写的多篇建议被采用,并积极投入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多项金融创新案例的研究与转化;在民生层面,还特别关注“数智+”科技新手段赋能农业保险“双精准”更好服务“三农”的情况。
蔡幸认为,上述“从黑板到白皮书”的转化,让党外知识分子真切感受到“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价值,激励机制带来的“化学反应”超出预期,“学术荣誉与社会价值的共振”,让咨政工作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蔡幸团队的成果,离不开广西财经学院支持。该校党委统战部介绍,近年来,为进一步激发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智慧潜能,该校发挥在财经领域汇聚众多专家学者的智力优势,建设“广西留学人员建言献策基地”、“首批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同心苑”3个平台,为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架桥铺路,并通过打造“统一战线实践创新基地”,全力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将建言献策和教学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广西医科大学党外人士众多,分布在教学、科研和临床一线,不少是较有影响的研究人员,具有较强的建言献策能力。为引导他们建言献策聚智慧,履职尽责显担当,该校在5所直属附属医院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规划“同心苑”活动室,确保建言有渠道、议政有舞台。近三年来,该校党外知识分子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或主持、参与自治区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200余项。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人才库”,在建言献策方面具有智力和专业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介绍,2021年以来,广西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为突破口,出台《广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激励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完善保障机制,搭建丰富平台,创新工作模式,有力推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工作提质增效,激发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活力。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打通了广西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的“堵点”、“痛点”,从被动领受变主动参与,从泛泛而谈到紧密结合专业特长寻找切入口,建言献策的数量质量大幅提升。
全方位推进统战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凝聚网络达人“同心力量” 激活统战工作新动能
60余名网络达人近日在广西柳州短视频直播创业孵化基地参加短视频创作技能培训,并前往柳州工业博物馆、窑埠古镇等“网红”打卡点拍摄制作短视频,宣传柳州文化。
2025年9月5日,短视频活动参与者在柳州工业博物馆拍摄创作后合影留念。柳州市委统战部供图
“通过技能培训+培育‘网红’的方式,可以整合网络达人资源,开展新媒体视角下的统战文化传播与工业文明创新宣传。”柳州市必燃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潘秋燕说。
柳州市必燃职业培训学校是该市网络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该基地凭借创新创业服务和平台优势,为网络人士提供组织、实践和活动平台,汇聚网络人才,形成统战工作合力,推动统战工作与网络人士创新创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柳州市委统战部积极探索网络统战工作特色化实践路径,打造“同心扩圆”工作品牌,广泛团结网络人士,激发网络统战工作的新动能,进一步提升统战工作在网络空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柳州市打造“同心扩圆”品牌,是广西广泛凝聚网络人士“同心力量”的缩影。2022年以来,广西打造统一战线学习、宣传、联谊、服务、管理平台——“八桂同心”统战联谊服务平台及“八桂新力量”等联谊子平台,覆盖各级统战部门、统战社团、统战组织。
广西各地积极践行“统战+互联网”工作模式,充分释放网上统一战线工作的巨大潜能,打造出一批知名的网络统战工作品牌。其中,南宁市依托网上社群优势,组织6000余名IT行业人士加入“南宁IT圈”,引导他们通过互联网社区共享行业经验,促进行业发展。
如今,广西全方位推进统战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延伸统战工作手臂,扩大统战工作覆盖面,增强统战工作影响力。广西“两个健康”促进云现有注册人数58万人,实现全区14个市111个县(区)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覆盖,累计受理非公企业各类诉求5272件,解决率达96%。
与此同时,“统战+互联网”不断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柳州市采取“产业+企业+平台”模式,利用新媒体组织策划各类电商直播助企、直播惠农活动60余期,大力推广百余种地方名优特新产品,累计实现销售额1.137亿元人民币。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新跨越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长期以来,广西各民族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介绍,近年来,广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三个共同愿景”之首,作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生命线、幸福线,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不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广西确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的目标任务,同时,突出“一把手”工程地位,形成全区重视、共同推进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广西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层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会,打造10个研究基地,举办边疆民族地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论坛,推动设立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30个专项课题,持续打造“广西三月三”、“刘三姐”等特色文化品牌。
同时,广西深入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桂在行动”,建立“民族之家”3000多个,“同心文化载体”1000多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4000多个,在易地扶贫搬迁中,以各民族“插花”方式安置16万户71万名群众,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
广西着力打造“千里边关·百里运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带”,持续开展边境地区“国旗工程”,大力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深入实施“民营企业进边疆”、“红旗耀国门·同心汇边关”行动,将资源和力量向边境一线倾斜,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
如今,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新跨越,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更加团结统一,全区普通话普及率高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占到广西家庭总户数的10%。
广西各地各部门已打造出一大批工作亮点和品牌。在国际旅游胜地桂林市,当地持续擦亮“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将景区景点建设、文化活动、导游解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以旅游促“三交”,各族游客纷纷打卡点赞。
在中越边城崇左市,当地挖掘整理出“班夫人献粮助马援平定交趾、岑玉音随夫骑牛抗倭、冯子材镇南关大败法军”等边疆民族团结好故事,建好“红石榴”书屋和主题公园,建强同心文化载体,将故事转化为喜闻乐见、易于传播宣教的小品、土戏等节目表演,通过山歌对唱等方式提高宣教吸引力,有形有感有效构筑边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局面更加巩固。
林浩 林馨 陆杰
(“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