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聚势成星空猎人免费阅读峰
最佳回答
“星空猎人免费阅读” 数字经济聚势成星空猎人免费阅读峰
武汉11月12日电 (况昕昀 陶茂军 卢琪)武汉市武昌区是知名智力资源密集区,近年来持续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这里,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科技企业竞相生长,“一谷一廊多带”数创产业聚势成峰。
深耕科教“富矿” 环大学创新发展带筑牢产业根基
武昌区坐拥25所高校院所、1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汇集28位“两院”院士、1500余名高层次人才,形成天然的“创新策源地”。近年来,该区依托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顶尖院校,以校地融合为纽带、要素保障为支撑,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空天信息等产业,打造环大学创新发展带。
图为小洪山科学城。 武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3月,武昌区成立中科·武大智谷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中心,构建“一站七中心”服务体系。截至目前,该中心已转化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北斗通导遥创业项目11个,落地博士和博士后项目16个,并推动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荆楚机器人”项目落地。
同时,以中科·武大智谷为核心,武昌区筑造科创“硬支撑”:小洪山科学城等3个高品质园区新增32万平方米创新空间,6栋存量楼宇“腾笼换鸟”。环大学创新发展带为武昌产业转型发展筑牢根基。
厚植培育土壤 “雨林式”环境促科创企业拔节生长
“创新武昌”何以生机蓬勃?在这里,政府的角色不是指挥家,而是悉心的园丁。
位于武昌区的开普勒卫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建成全国拥有4000+基站的北斗星地一体化增强系统,独创大气误差实时修正算法,将北斗定位精度提升至毫米级。“地方政府为企业发展营造了最优环境。”该公司CEO毛晓柳说,无论是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快速审批,还是办公场地租金减免,区政府的关怀坚定了企业深耕武汉的决心。如今,其所在的斗转科技园已形成北斗产业集群。
图为武汉数创大厦内部。 武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科创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离不开武昌区构建的全链条、全方位要素保障体系。资金端,该区每年安排3亿元政策性资金,吸引、培育高能级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组建总规模50亿元的首义科创母基金,为初创期与小微科技企业送去“及时雨”;设立每年5000万元“拨转股”专项资金,以“拨投结合”新模式为企业注入“耐心资本”;推动院士领衔项目就地转化,单个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人才端,该区出台人才专项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建立“免费住、折扣租、优惠购”的安居保障体系,让各类人才“安居乐业”。
在“热带雨林式”的环境里,科创企业拔节生长。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武昌区高新技术企业达90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03家,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达29家。
激活产业动能 滨江数创走廊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10月22日,武汉阿里中心开园,阿里巴巴华中总部及旗下多个业务中心聚合办公,并吸引40多家企业入驻。据介绍,该中心聚焦“新消费”与“新科技”,重点布局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产业。
武汉滨江数创走廊高楼林立。 武昌区经科局供图
以阿里巴巴华中总部为支点,武昌区规划打造的区域数字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带——滨江数创走廊,已成为武汉市“一城五谷三廊”创新空间的重要一环。
通过链式招商,楼宇联盟促成“邻居”合作,政策、技术、空间多维赋能,滨江数创走廊成为企业“近悦远来”的热土。武昌区以武汉数创大厦、阿里中心·武汉、数创云谷、四美塘AI新质街区为代表的“三楼一园”为核心,通过“改造投用、楼宇升级、投资新建”多维度推进产业空间拓展,集聚1900余家企业,其中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近1000家,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生态。
滨江数创走廊不仅串联产业要素,还有“零号员工”的贴身服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完善的生活配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走廊数字经济新设企业276家,平均每月新增约50家。
近年来,武昌区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主引擎、主动力,以“黄鹤楼星空”计划为引领,持续优化数字经济生态。如今,各类企业在这片大地正“繁星”满天、“亮星”闪耀、“新星”涌现、“明星”璀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