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全文免费阅读.txt
最佳回答
“良药全文免费阅读”良药全文免费阅读.txt
(原标题:【理响中国】五年规划何以成为中国之治的突出优势?)
以编制实施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世界各国借鉴中国发展经验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谈道:“有外国领导人对我说,中国有一大优势,你们总是制定各种规划,而且各种规划总是能实现。现在,大家对中国式现代化充满信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我国共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接力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战略目标,创造了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奇迹。
五年规划并非中国独有,也不是中国首创,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五年规划何以成为中国之治的突出优势?
回顾历史,在二战后的“计划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普遍将五年计划作为推进工业化的手段,最多时有近1/3国家实行五年计划,但这些国家大多又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五年计划。我国的五年规划(计划)始终围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接力奋斗。“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推动我国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六五”计划、“七五”计划推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八五”计划、“九五”计划推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十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推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放眼全球,五年规划只有中国坚持得最久、取得辉煌成就,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五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发挥了定海神针作用。五年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全过程始终贯穿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发展战略的历史延续性和时代前瞻性。每一次编制五年规划,党中央都提出关于制定五年规划的建议,阐明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坚持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充分吸收民智民意,凝聚全社会共识。规划实施过程中,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保证规划高效实施。我国的五年规划有延续指标、调整指标与新增指标,将长期战略性与中期灵活性相结合,中央统筹、地方分解、部门协同,下好“全国一盘棋”。这种在中国共产党有力领导下,兼具延续性与调适性的长期主义优势,是西方国家难以比拟的。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恩格尔对此评价说,“当中国为下一代制定五年规划之时,美国只能规划下一次选举”。
我国的五年规划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并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规划(计划)的性质逐步由指令性向指导性转变,内容从管理微观经济活动向加强宏观性战略性指导转变,从“十一五”开始五年计划名称改为五年规划,反映了规划理念、编制重点、实施方式的深刻变革。五年规划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实现形式,我国已经形成以五年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规划共同组成的三级四类国家规划体系,能够高效动员各方面资源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汇聚,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五年规划成为中国之治的突出优势,最终体现在规划的高效执行上、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非凡成就上。我们党全面领导和推动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导向,将战略目标与发展政策、具体举措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合理科学的任务书、时间表和施工图,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干,不断构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大厦。1952—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9%,并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方位进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展望“十五五”,五年规划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创造新的更大的发展奇迹,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