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免费阅读红楼之重生亿元未来
最佳回答
“免费阅读红楼之重生”60免费阅读红楼之重生亿元未来
忻州11月5日电 题:黄金纬度下,山西五寨甜糯玉米产业奔向60亿元未来
作者 刘小红
当下,被誉为“中国甜糯玉米之乡”的山西五寨,在完成6.5万亩甜糯玉米的收割作业后,全面开启销售模式,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5日,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周佳兴告诉记者:“五寨甜糯玉米口感上乘、营养丰富,市场销量可观,且消费者复购率较高,大多为回头客。”
甜糯玉米逐步成为五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刘笃效摄
近年来,五寨县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着力建强特色产业,凭借政策扶持与技术赋能,甜糯玉米逐步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并打造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走出一条“种植规模化、加工现代化、品牌国际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自然禀赋与科技赋能
五寨甜糯玉米的独特品质源于自然与科技的双重加持。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位于北纬38度,是玉米生长的黄金带。当地昼夜温差达15℃,土壤肥沃,水资源充沛,造就了玉米“皮薄无渣、甜糯香软”的口感。
科技赋能下,传统农业焕发新生。全县推广“卫星遥感+物联网+区块链”智慧农业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生长,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
图为甜糯玉米加工车间。刘笃效摄
为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五寨县投资3.86亿元建设的“五寨·甜糯玉米产业园”,配备国内领先的智能化生产线,3小时锁鲜工艺保留90%以上营养。据了解,该产业园年加工能力达2亿穗,其中速冻玉米6000万穗,真空玉米1.4亿穗。园区内配置4条速冻生产线、5条真空加工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27万穗玉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鲜食玉米加工基地之一。
从“土玉米”到“金产业”
五寨县构建“产加销研旅”五位一体生态体系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延伸。在种植端,形成“1个龙头企业+6大合作社+35个专业社+N农户”的“1+6+N”体系,以“六统一”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将6.5万亩甜糯玉米种植面积串联成“连片发展”的产业带。
在加工端,产业园年加工能力突破2亿穗,开发出速冻玉米、真空玉米等多种精深加工产品。据了解,智能化生产线让不良品率降至2%以下、产品溢价超30%,且玉米秸秆可制成青储饲料,实现资源零浪费。
在销售端,五寨县构建“线上电商+线下商超+订单农业”多元体系,产品畅销全国之余,还出口俄罗斯等国。2024年五寨县甜糯玉米产业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500元。
图为玉米种植基地。刘笃效摄
品牌崛起
五寨县以“科技+品质+文化”战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2025年9月,“五寨甜糯玉米”区域公用品牌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发布,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同年,五寨甜糯玉米亮相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发布“新华·五寨甜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升了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如今的五寨甜糯玉米,不仅是一种农产品,更成为五寨县的“文化名片”。目前,五寨甜糯玉米已列入“粮裕五寨”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并通过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
根据五寨县“2365”产业规划,到2030年,甜糯玉米种植面积将扩大至20万亩,年加工销售6亿穗,年产值突破6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
从黄土高原到世界舞台,五寨甜糯玉米以科技为笔、品质为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黄金答卷”。正如五寨县委副书记、县长辛磊所言:“这粒小玉米,不仅是农民的‘增收宝库’,更是晋西北大地的‘绿色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