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屑免费阅读.txt

来源: 搜狐专栏
2025-11-20 03:10:58

最佳回答

“沉香屑免费阅读”沉香屑免费阅读.txt

(原标题:新华鲜报|告别“拎马桶”!上海三十年接力塑“人民城市”新坐标)

上海最后1万余户家庭告别“拎马桶”!坚持不懈推进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工作,历时三十多年的“民生工程接力”,在这座超大城市画下温暖句点。

今年9月底,徐汇区漕溪三村的两幢“小梁薄板”住房被拆除重建后竣工交付,项目实现了居民100%同意。“终于住进有独立卫生间、厨房和阳台的新家了,周边配套也更完善了。”老城厢里的爷叔阿姨们说。

拼版照片:上图是改造前的漕溪三村小区居民共用厨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下图是拆除重建后的漕溪三村小区室内独立厨房和卫生间(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城市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在杨浦区控江路1039弄,张忠一家四代九口人曾挤在18.4平方米的房间里,马桶就安放在离地铺不远的角落。弄堂里的居民们清晨“拎马桶”的生活延续了几十年。

从破解“如厕难”这一具体难题,到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这场久久为功的接力,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最好注解。

10月23日,愚园路1407弄小区居民李老伯站在自家改造完成的独用卫生间门口。愚园路1407弄是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小区,其采取抽户改造的方式,为居民增设独立卫生设施。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超大城市旧改攻坚难在哪?中心城区普遍空间局促、密度特别高,面对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双重目标,上海探索“抽户搬迁+保护性修缮”等模式,在“螺蛳壳”里做民生“道场”。

在黄浦区贵州路一处风貌保护街坊,施工队长形容改造如同“微创手术”:“在宽度不足60厘米的楼梯转角铺设管道,每次只能推进几厘米。”

超大城市治理的智慧在哪?在改造中一诺千金的重,一针一线的细,融入天井里的商议、弄堂里的共识。

为化解82岁独居徐阿姨的担心,定海路街道干部带着卷尺上门十余次,在狭小的厨房里一寸一寸测量,承诺“保证留出一米宽通道,绝不影响您走路”。两个多月后,徐阿姨摸着崭新的卫浴设施流下泪水。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一个个“方寸之地”的改造,让老弄堂焕发新生机。

城市改造,大与小、建与管、古与今,无不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虹口区瑞康里改造,提供多元选项,愿意搬的、愿意留的,都能找到称心法子。黄浦区长乐邨老人多,从加装安全扶手到优化卫浴布局,居民的“金点子”照亮了旧改的每个角落。进贤路138弄,原有建筑中2幢有历史价值的马棚房被保留改造,其余房屋拆除后形成社区公共服务空间,满足居民散步、休闲需求。

10月23日拍摄的拆除重建后的漕溪三村小区居民楼外景。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城市更新在持续推进。目前,全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已超9000台,4000余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焕发新生;“一江一河”岸线贯通超100公里,“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养老、托育等服务触手可及。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当最后一只木马桶退出历史舞台,上海用三十多年的实践印证:城市现代化的成色,不在摩天大楼的高度,而在民生幸福的温度。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