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狐为妃全文免费阅读txt
最佳回答
“养狐为妃全文免费阅读”.养狐为妃全文免费阅读txt
北京11月11日电 题:中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何以惠及全球?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
2025年7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并提出“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其中,“一开放”即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如何理解“统一大市场”?中国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将如何惠及全球?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在其最新著作《深层次改革:中国经济的难题与突破》中,专章论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他近日接受“东西问”采访,分享了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深层次改革:中国经济的难题与突破》书影。受访者供图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尹艳林:这是中国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关系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市场潜力释放,全球先进资源要素更好利用,也关系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国际竞争力提升,无论对当前还是长远都至关重要。
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需要。市场资源是中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但必须看到,中国各地市场规则、标准还不够统一,还存在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的现象,商品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还不够畅通。全国统一大市场意味着企业可以自由且低成本地销售产品至全国,为企业带来机遇。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要。经济学原理表明,市场规模决定分工的专业性,分工的专业性决定技术革命潜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因为大国的国内市场潜力大,一旦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相关行业内的企业就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应对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的需要。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角度来看,中国过去的分工很大程度上是为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现在国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沿海地区的功能要更多地将面向国际市场的产能向内地市场转移。为顺利实现这种转化,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就越来越紧迫。
促进国际大循环、引领全球化的需要。大国国内统一大市场是撬动国际市场的重要筹码,是大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立足点。多年来,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美国成为全球化主要引领者的基本力量。当前全球保护主义抬头,中国需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其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强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与贸易体系中的影响力,增强对全球优质资源要素的吸引集聚,塑造中国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需要。统一大市场是本国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大量国际经验表明,在国内形成规模优势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只有首先把全国市场统一起来,形成超大规模的统一市场,才能支撑和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24年6月1日,江苏常州一企业生产车间内全智能锻造生产线生产景象。 记者 泱波 摄
记者: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如何理解“统一大市场”这一概念?
尹艳林:“统一大市场”概念其实并非中国独有。统一大市场是大国崛起的基本规律。所有实现成功崛起的大国无一例外都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崛起的过程,也是国内市场逐步统一和完善的过程。比如,德意志统一于1871年,但早在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各邦国,为消除贸易障碍而结成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就已生效,并逐步形成统一大市场。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促进了19世纪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并为德国从经济统一走向政治统一提供巨大推动力。美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且实行联邦制的大国,也在较高程度上实现了国内市场统一。南北战争后,全国铁路网形成,东西市场连通,让跨区域贸易成为可能,极大方便了资本扩张。人口流动、商品交换、要素流通,都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再如,欧盟经济一体化取得显著进展,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这不仅加剧欧盟内部的经济分化,也对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构成威胁。在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中,欧盟进一步建立更紧密的财政联盟等政策措施,并通过区域发展基金,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平衡发展,支持经济落后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产业升级等。
2025年11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举行。 记者 蒋启明 摄
记者:对世界经济发展而言,中国提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意味着什么?
尹艳林: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本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大市场,是对所有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
一是有利于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从对外资的有效利用看,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在市场统一条件下,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可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保障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让外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二是有利于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中国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通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更大范围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相通相容,促进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动,有利于推动国内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三是有利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途径。针对企业在标准、渠道、监管、资金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中国着力推进内外制度衔接、内外市场渠道对接、一体化发展环境优化、强化政策支撑,不断提高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引导外贸企业从适应国外市场需求向适应国内市场调整。
2025年11月1日,顾客在cdf海口国际免税城选购宠物用品。 记者 骆云飞 摄
记者: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意味着什么?
尹艳林: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行再部署,相关要求体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向纵深迈进。
一是突出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性。会议首次提出“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直指地方政府行为差异化的沉疴痼疾。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通过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废止不符合要求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不合规涉企收费项目,应废尽废、应调尽调,打破行政垄断和区域壁垒,将有利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二是突出市场开放的重要性。会议首次提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统一大市场是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封闭的。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体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目标方向,对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开放,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内在要求;对外开放则是要与国际接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这些变化,反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战略重心深化和内涵升级,体现中国在深化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且愿意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完)
受访者简介:
尹艳林。受访者供图
尹艳林,经济学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以问题导向与实践性见长,涉及宏观调控、收入分配、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强国建设、资本市场改革等核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