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国抗战研门外免费阅读究
最佳回答
“门外免费阅读” 深化中国抗战研门外免费阅读究
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 刘大炜)海内外多位历史学者3日在北京表示,应在坚实史料基础上,以宏阔的全球视野、深邃的历史智慧推动中国抗战研究深入发展。
当天,由北京大学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两天时间里,来自两岸暨港澳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近百位专家学者,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抗战和台湾光复的历史,力求在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更深入的学术对话中重新理解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与当代价值。
圆桌论坛环节,台湾东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林安梧强调,历史研究不止步于考证与叙事,更在于“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探寻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教训。“中国抗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经验对于化解冲突、促进和平具有深远意义。”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俊亚也认为,研究抗战史,历史学家应更加关注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他建议,更应关注底层社会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与责任,关注普通民众在战争中的经历与思维方式,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历史研究应超越宏观叙事,致力于将‘人’置于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副教授常成认为,研究抗战历史,可以将视野拓展至普通士兵与民众,通过挖掘和利用日记、口述史、民间照片等史料,揭示历史中个人的动机与真实经历。他指出,整合这些珍贵的个人化资料,并运用新技术进行处理,对于丰富历史细节、更全面地还原历史真相至关重要。
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莫亚楠表示,此次研讨会涌现出大量新颖的资料与历史档案,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研究二战提供了多样化视角,预示着中国抗战这一研究课题未来仍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空间。
圆桌论坛上,多位参会学者对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王建朗表示,无论是参会人员规模还是论文水平,都能看出此次会议规模大、学术程度高,说明不同地区对中国抗日战争这一研究课题的兴趣和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主任胡永恒表示,此次会议参会学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为大家提供了多样化视角和多元思想,极大扩展研究历史的深度和广度,相信此次会议碰撞、激发出来的思想,会推动抗战历史研究走向更开放、更丰富的局面。
日本东海大学国际学部副教授卫藤安奈表示,对她来说,参与此次研讨会是跨越国界、拓宽视野的重要机会,也希望日中之间今后此类学术交流能够更加活跃。(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热门排行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