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八年交出亮眼“成绩单莫少司全文免费阅读”
最佳回答
“莫少司全文免费阅读” 进博八年交出亮眼“成绩单莫少司全文免费阅读”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今年共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进博会,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额达834.9亿美元,比上届增长4.4%,也创下了历史新高。从“世界好物”到“全球商机”,从技术碰撞到文明互鉴,进博会生机蓬勃,今天我们就跟随《焦点访谈》记者,走进这场联通内外、共赢未来的盛会现场。
一年一度的进博之约如期而至。一间间展厅,一个个展位,处处人头攒动,洽谈热烈,合作签约不断。从科技感十足的智能设备到精致的日用消费品,从高端医疗器械到创新药物,一系列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令人应接不暇。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党委书记 副局长 吴政平:通过进博会平台打造出口中国、投资中国、购在中国等品牌,让更多商品进得来,让中国成为更多国家最佳出口目的地和发展动力源,而进博会就是全球商品进入中国的门户,是出口中国品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本届进博会企业展展览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在去年3496家的基础上,又新增了600余家,有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一年一度的进博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外企的期盼与选择,彰显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巨大魅力。
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一家韩国企业已经连续8年参展。本届进博会,他们紧扣AI创新浪潮,全面展示在显示技术、AI智能家电、半导体、移动通信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前沿成果。从整机产品到核心零部件,通过创新研发与产业转型,见证并参与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中国三星首席副总裁 张代君:34年,我们刚开始第一个十年是进入中国,第二个十年是融入中国,第三个阶段我们是转型升级。中国的消费市场不仅量越来越大,质量水准也越来越高,用户越来越看重品牌,也看重品质,尤其看重创新。到2025年底,我们累计投资将会超过560亿美元,其中零部件尖端产业超过了90%。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党委书记 副局长 吴政平:从2018年首次举办进博会以来,有180家企业和29家机构一届不落地参加了八届进博会,甚至有不少企业还愿意一次性连签5届的参展合同。大量进博会的展商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又从回头客变为“在中国 为世界”的常驻客。他们看重的不是面子,而是进博会实实在在的里子,是真真切切的商业回报,更是进博会背后中国大市场蕴含的无限机遇。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在今年进博会期间,还发布了《世界开放报告2025》以及最新世界开放指数,数据显示,在世界开放小幅收紧的同时,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成效显著。1990年—2024年,开放指数从0.5891升至0.7634,提高29.6%,升幅位居全球前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廖凡:中国这个开放是我们通过各种指标计算下来的综合性开放,其中有一个指标提升非常大,就是我们政策层面的开放,进博会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难得的公共产品。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杨正位:举办进博会的初心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宣示支持开放型世界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不论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体现大国责任和担当,都需要以自身开放推动世界共同开放。
在多家外资企业看来,进博会不是简单的展品秀,而是创新成果从亮相到落地的桥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外资企业正深度融入中国本土生态系统,不断扩大从研发、生产制造到商业运营的价值链,长期加码投入中国本土相关产业建设。
第八届进博会上,人形机器人持续火热,越来越灵巧的关节,离不开全球产业链的协同合作。一家拥有176年历史的德国家族企业,扎根中国30余年,在材料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如今,他们的先进密封与润滑技术将为工业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的关节、灵巧手提供运行保障。
科德宝集团企业传播总监 李鸣号:特种润滑油会用在灵巧手里面,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的密封件,会用于非常精密的减速器,也包括灵巧手。人形机器人在中国爆发式增长,我们希望抓住这样的机会,一起为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创新做一份我们的贡献。
性能好价格优,且能找到真实应用场景,离不开中国制造的技术赋能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一家由阿联酋国家主权基金投资的高端制造企业,把中国的3D打印技术和产业链能力,与阿联酋工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精准绑定,制造出从机器人的双足到飞行器发动机,甚至《黑神话:悟空》这样的高难度模型。
置身于进博会的现场,可以清晰感知全球化的脉动,和中国大市场的多元与包容。除了成熟的跨国商业巨头以外,本届进博会共吸引来自37个最不发达国家的163家企业参展,同比增长23.5%;非洲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参展企业数量也显著提升,分别同比增长80%和23.1%。
在进博会国家馆设展的尼加拉瓜,今年不仅带来了海鲜,还有咖啡、啤酒等数十个品类的商品,作为中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自2021年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后,2022年1月,尼加拉瓜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今年已经是尼加拉瓜连续三年线下参展,进博会的放大效应给贸易带来的增长肉眼可见。
尼加拉瓜投资与出口促进部门负责人 玛瑞亚:我们的出口增长很明显,从去年到今年增长了34%,相当于差不多7200万美元,这对于每个人都是双赢,我们期待能与更多中国公司有贸易往来,不仅是商品交易,也欢迎来尼加拉瓜投资。
得益于钱凯港至上海港航线的顺利开通,秘鲁的蓝莓跨越17000公里顺利抵达上海;得益于免费展位和零关税措施,来自非洲的农产品、食品、手工艺品、服饰就这样漂洋过海登上进博会舞台。这就是进博会,既有“高精尖”,也有“小而美”,八年间,不断刷新产品的定义,也刷新合作的可能,在这里,世界见证中国经济大海开放包容、海纳百川。
六天的盛会已经落幕,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展品会下架,但合作的纽带愈发坚韧。从第一届到第八届,企业展展览面积从最初的27万平方米发展到如今超过36.7万平方米;一批批的参展客商从头回客到回头客,再到扎根中国的常驻客,进博会用自身的成长,证明了中国市场吸引力。“开放带来进步,合作实现共赢”。进博会是一座桥梁,让“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奔赴;它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