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传网上免费阅读txt
最佳回答
“陈云传网上免费阅读”.陈云传网上免费阅读txt
(原标题:对话“银行取钱被反复盘问事件”当事人:不要借反诈名义折腾储户和银行柜员|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
连日来,律师银行柜台取款4万元,被柜员反复盘问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有不少网友称自己也有类似遭遇。
![]()
图为周筱赟律师取钱的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
11月12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涉事律师周筱赟。其表示,他理解并支持反诈工作的初衷,但各级基层银行不能对反诈层层加码,“反诈层层加码,走向了它的反面。不要再借着反诈的名义,折腾普通老百姓和银行柜员!”
取钱被盘问
干等半小时无人出警
封面新闻:当时在东营东城支行的情景是怎样的?这半个小时中跟银行还有没有发生别的事情?
周筱赟:11月3日,我在山东东营出差办案。有个外地的朋友要结婚,我决定给个红包。于是我就到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取现。
我决定取现4万元,但是ATM取现有限额,我的建行卡是每日限额5000元,于是我就到柜台取现。我根本没想到会出现问题,还以为几分钟就能搞定。
柜员问我,取现是什么用途?我当时都懵了,我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规定是5万元以上才要说明用途,我没到。柜员的领导告诉我,我们这里规定,取现1万元以上就要说明用途。我问这是哪里的规定?柜员答复:东营市反诈中心。
我说低于5万元,根据央行的规定,我没有义务说明用途。柜员说必须说明用途,否则没法取现。我心想,这么僵持着也不是个事。于是我说,那就是“个人消费”吧。柜员问:那你具体是买什么呢?我当时就怒了!这是我自己的银行卡,我买什么东西,关银行什么事?建设银行,你们真的是过分侵犯个人隐私了!
我想我认栽吧,我说我是用于朋友结婚给红包。我看柜员在电脑上操作,问是不是系统里没有这个选项。她说是的。她说现在只能让反诈中心出警和你核实。
然后,对我的询问升级了。柜员问:上个月的某月某日,有个叫某某某的人给你转了若干元,这笔钱是什么?我说你是公安局吗?你对我刑事立案吗?我有什么义务向你汇报?
柜员说,既然你不配合,我们已经打电话给反诈中心和派出所,现在只能让反诈中心出警来向你核实了。我说行,你们为了这点事就报警,那我就等着。
于是,我就这样在建设银行干等了半小时。但反诈中心并没有出警。我说我不能一直在这里耗下去,你们要我等到什么时候呢?如果你们报警了,我就在这里等,否则你们会诬陷我跑了。但如果你们没有报警,那我不取现了,把卡还给我,我现在就走。
又出来一个领导,说我们打了反诈中心和派出所的电话,但没人接听。这位领导问你还取不取?貌似意思是可以让我取现了。我说我不取了。于是银行就让我走了。
取钱限额是否合规
最新征求意见稿已把5万元取消
封面新闻:当前有取10,000元以上需要做情况说明的相关法律依据吗?
周筱赟:根据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个人办理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标准是单笔5万元以上。
而建行东营分行说是东营市反诈中心,规定标准是1万元以上就要说明来源和用途。但后来东营市反诈中心否认,说他们从来没有规定数额,是银行的问题。不管是谁规定的,建行东营分行或者其他机构,都没有权力把这一标准下降到1万元。更何况,该管理办法在今年8月出台了新的征求意见稿,把这个5万元也取消了。
根源出在哪里
层层加码反诈措施所致
封面新闻:作为储户,这种隐私权如何界定?
周筱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储户取现的用途,具体要买什么东西,上个月有人转了一笔钱给我,只要不涉及违法犯罪,我就没有义务向他人公开。即使涉及违法犯罪了,也只有公安机关,经过法定的程序,才能进行调查。
建行东营分行这么做,不仅是侵犯了储户的隐私权,而且是把所有的储户当作犯罪嫌疑人来审问。凭什么?
封面新闻:您认为产生这个事情的根源是什么?
周筱赟:这个事情的根源,是反诈中心通过银行管理层,让银行柜员实施层层加码的反诈措施,搞一刀切。银行柜员不是专业的刑侦人员,他们没有能力分辨。要明确责任,把专业的事情让专业人士来做。反诈应当做到源头治理、精准防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搞一刀切。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情况,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反诈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能以折腾普通老百姓和银行柜员为代价。
封面新闻:听说现在很多柜员都在联系您,您有跟当中的一些人聊过吗?他们的诉求是什么?
周筱赟:现在有大量的银行柜员在我微博留言,表示对我的支持,甚至有银行柜员提出要众筹请我起诉银行。这就说明过度防控,不仅折腾了普通老百姓,同样也折腾了银行柜员。我加上其中一些银行柜员的微信,他们向我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一些银行内部文件和内部通知。
通过他们,我了解到,自从我曝光东营建行后,有一些银行已经全部暂停了不合理的过度防控,但有一些银行,还是换汤不换药,对银行柜员提出“无感防控”这样更高的要求。我会继续努力,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让反诈措施减少对普通老百姓的折腾,也减轻银行柜员的负担。
不会接受道歉
站出来是为“个案推动制度建设”
封面新闻:遇到此类情况,储户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周筱赟:我觉得,每个人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如果都能勇于站出来发声,这个社会就会比现在更好!这就是我一直推崇并努力身体力行的“通过个案推动制度建设”。(储户)应当向各地的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金融监督管理局举报银行的管理层。
封面新闻:这个事情发酵后,涉事银行联系你了吗?是否接受和解?
周筱赟:在我发布文章后的第二天,11月6日,建设银行东营分行副行长发信息向我道歉。但我已经公开表态,我绝对不接受他的道歉。
![]()
周筱赟律师发文截图
![]()
周筱赟律师收到的道歉信息
因为副行长的道歉,还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为难普通老百姓。这个道歉的关键词是对我的“体验不佳”深表歉意,而不是为建行东营分行对抗央行,层层加码,另搞一套的违法行为道歉。所谓“体验不佳”,要么是我作为储户太过敏了,要么是柜员理解有误、态度不好。这就是把责任推给我或者柜员了。
我从未投诉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当天的柜员。这件事的关键在于银行的管理层,或者其他部门,作出的层层加码的错误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