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倾免费阅读txt

来源: 搜狐中国
2025-11-24 02:02:14

最佳回答

“北倾免费阅读”.北倾免费阅读txt

►文观察者网齐倩

二十国集团(G20)南非峰会间隙,当地时间11月22日,韩国总统李在明与德国总理默茨举行会晤。

据韩国《韩民族日报》报道,李在明告诉默茨:“我们希望学习两德统一的经验。”

“事实上,德国已经走过了一条先行之路,因此我们有很多可以从德国的经验中学习的地方,”李在明称,“德国是如何克服分裂并实现统一的,我们韩国需要从这些经验中学习,沿着这条路前进。”

李在明称:“如果有什么特别的秘诀,或者隐藏的秘诀,请务必告诉我们。”

“没有什么秘密秘诀,”默茨回答后,两人对视大笑。

会谈期间,默茨在赞扬德韩关系的同时,特别提到了对华关系。

“我们对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局势非常关注,对朝鲜也有很多好奇,”默茨告诉李在明,“此外,我们目前正在认真考虑对华战略,因此也想了解韩国对中国的看法”。

另据韩联社和韩国广播公司(KBS)消息,会后,李在明办公室发布声明称,会谈期间,两国领导人同意进一步扩大能源、关键矿产及其他领域的双边经济合作。李在明呼吁两国加强国防合作,同时与默茨讨论了朝鲜半岛局势。声明称,在首次面会面会晤后,两位领导人同意明年通过互访继续磋商。

“咱俩,谈谈中国…”“咱俩,谈谈中国…”

22日,默茨与李在明在南非G20峰会期间会晤 韩媒

11月22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同日,与会各方已就会议核心议程达成共识,并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

在G20峰会召开前不久,德国财长兼副总理、社民党主席拉尔斯·克林拜尔刚刚结束中国之行。

克林拜尔是德国总理默茨领导的内阁中首个访华的部长。据悉,此次访华代表团中,包括德国联邦银行行长,以及来自多家德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代表。

据德媒报道,克林拜尔身负重任。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此前临时取消访华行程,引发德国社会忧虑。当时正值中欧贸易关系因稀土、安世半导体等事件紧张加剧之际,德国社会担忧该国经济进一步受损。德国经济已面临第三年的收缩。此外,德国总理默茨计划不久后访问中国。

“咱俩,谈谈中国…”

克林拜尔在中国期间接受采访 社交媒体

近年来,德国以及其他欧盟成员国不断鼓吹对华所谓“降风险”和“降低对华依赖”。

早在2023年7月,德国时任政府公布了一份所谓“中国战略”,意在敦促对华“降风险”和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在具体措施或具有约束力的目标上含糊其词。默茨政府近来同样对华动作不断。

然而,德国企业界并不认同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纷纷发声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当地时间19日,德国政府公布最新进出口贸易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德国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增长0.6%,达1859亿欧元(约合1.52万亿元人民币);德国与美国的贸易额下降3.9%,至1847亿欧元。中国超越美国,再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荷兰国际集团(ING)经济学家卡斯滕·布热斯基表示,这反映出德国试图松动与中国的深层经济联系所面临的挑战。他说:“德国经济,对来自中国的稀土、半导体等原材料的持续依赖显而易见。”

延伸阅读

德财长访华念叨:我们绝不能当傻子

德国财长兼副总理克林拜尔刚刚结束为期四天的访华之行。彭博社11月21日报道指出,克林拜尔曾对中方表示,德国必要时会加强对自身市场的保护,“绝不当傻子”;而哪怕被他当做重大成果的稀土出口承诺,德国也只能“提醒”中方履约,缺乏强制手段。这些正暴露了德国在经贸领域面对中国的弱势地位。

这篇报道开门见山写道,虽然这是默茨政府上台以来首次有内阁高官访问中国,但成果寥寥,除了中国对继续出口稀土等原材料的一些无法强制执行的承诺外,并无实质进展。

“克林拜尔试图修复德国与中国关系的举动,不过凸显了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在与中国打交道时的劣势。”

作者认为,这样的结果表明,德国如今在对华关系中极易受制于中方,愈发凸显两国运势的巨大转变。就在过去十年间,两国还曾为全球最大出口国的头衔展开激烈角逐。

如今德国联邦政府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其主导的经济体曾是发达国家艳羡的对象,当下却深陷发展低谷。在经历连续两年经济萎缩后,今年经济再次停滞不前,这种长期的经济颓势或许终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克林拜尔访华 资料图

这一残酷现实也融入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之中。

即便有欧盟的影响力作后盾,德国在处理与中美这两大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时,仍难以在对立态势中从容周旋。与此同时,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施压下,中国在推进自身战略与经济目标时态度愈发坚决。

欧洲改革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桑德·托杜瓦(SanderTordoir)说:“鉴于欧洲对中国依赖度极高,德国政府不愿让双边关系升级的想法情有可原。问题在于,这一拖延战略旨在实现的‘去风险’目标,推进速度是否足够快。”

外界本就对克林拜尔此次访华期待不高,他的核心任务,便是缓和外长瓦德富尔早前取消访华引发的紧张局势。

克林拜尔在北京大学演讲时受到了热烈欢迎,中方表示同意加强经济和金融合作,中国媒体也对克林拜尔访问给予了正面报道。

除了缓和双边关系外,克林拜尔称此次访华的核心成果是中方承诺保障关键原材料的“稳定获取渠道与可靠供应链”,同时中方同意与德方建立直接沟通渠道。

不过他也坦言,这些承诺虽初听令人振奋,但德国似乎并无强制中方履约的能力,最多只能“提醒”中方遵守约定。

德国对此几乎毫无应对之力。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国虽设立了原材料基金,旨在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多元化,但资金实力和进展相当有限。中方此前为反制美国关税而收紧稀土管制,让德国工业遭受间接损失,充分暴露了其自身的脆弱性。

就连克林拜尔在谈及与中方的会面时也承认,欧洲正面临蒙受更多损失的风险。

“我明确表示,必要时欧盟将出台相关举措以加强对自身市场的保护。”克林拜尔说,“欧洲人、我们德国人,绝不能当傻瓜。”

报道指出,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德国的外交策略试图在合作与竞争之间寻求平衡。但这种立场使其难以获得此前期望的、与中美两国平等对话的地位。

即便欧盟经济体量庞大,其自身也缺乏足够的底气。欧盟委员会官员在与中方交涉时,往往只能被动请求,而非凭借自身实力平等谈判。中方常常通过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分化欧盟各成员国。

德国财长克林拜尔(中)与总理默茨德媒

尽管欧盟已采取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等较为强硬的手段,但迟迟不愿动用其威力最大的“反胁迫工具”。该机制若启用,欧盟委员会将获得广泛权力,可对不公平贸易行为采取报复行动。

德国唯一划下明确红线的,是关键基础设施领域。

德国已决定在2029年前拆除核心电信网络中已安装的相关设备,默茨还承诺未来的G6网络中将完全不用相关中国产品。

知情人士称,中方官员在克林拜尔访华期间就此事与德方进行了交涉。

除关键矿产问题外,克林拜尔此次访华还提到涉俄与涉台问题。

总的来说,此次访华以友好氛围收尾,为外长瓦德富尔后续访华奠定了基础。

报道最后感叹,正如克林格拜尔此访显示的那样,中德高层昔日那种“平等关系”的表象,如今已荡然无存。

尽管报道全文充斥着对于中德关系“失衡”的怨念,但中方对两国关系的立场始终如一。

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柏林举行第八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时表示,中德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始终保持稳定发展,最重要的经验就是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这是中德关系持续发展的根本逻辑。中德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不同,存在差异很正常,关键是增进了解互信,冷静理智看待分歧。

近年来,反倒是德国等欧盟国家不断鼓吹对华“去风险”,盲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对抗,给对华关系平添波折。

只不过难以割舍甚至愈发紧密的贸易纽带,越来越把德国乃至欧洲政客拽回现实。

德国政府11月19日公布的最新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德国与中国的贸易总额为1859亿欧元(约合1.52万亿元人民币)。中国超越美国,再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分析认为,这一趋势反映了欧洲“去风险”战略的局限性,中国对德国的贸易影响力已重新回到顶峰。

《南德意志报》18日在报道中形容,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德国仍然是第三大经济体。但就在不久之前,中国还在极力争取进入德国市场,如今形势却已完全逆转。

“而且,德国联邦政府内部几乎掀起了一场奇怪的竞争,看谁现在能与中国建立更好的联系,这多少令人感到诧异。”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